那天我在衛武營聽陳必先的音樂會,身後窸窸窣窣的羽絨衣摩擦聲跟低沈的談話聲,與台上大師沈浸的另一個世界,成為了對比。那天我在衛武營聽林品任演奏柴可夫斯基,第一樂章奏畢滿場的掌聲,與台上一抹尷尬笑容的演者,形成有趣現象。
給台上演出者最大的敬意是什麼?
已經有很多愛樂者對衛武營奇怪又新潮的鼓掌方式感到不解,這股風潮到底可不可長?因為要表現南台灣觀眾的熱情,所以爽就鼓掌?因為要表現出親民,恣意在音樂會中發出聲音,就被允許?聽眾需要,我相信也願意被教育,在什麼場合,該做什麼事,合宜的舉止。
給台上演出者最大的敬意是什麼?跟著演出者呼吸。
當演者演奏緩慢的慢板樂章,您的心跳應該慢慢的跟著他的步伐,而不是“啊,好冷”“喔,背部好癢,抓一下”;當演者在大高潮後深吸一口氣準備下面新的情緒時,您應該跟著他靜靜的調整情緒;當演者終於完成一首樂曲,慢慢從那個世界甦醒微笑著時,您應該跟著他開心的笑、大力地拍手⋯⋯。這樣,在演奏會的場合就能不逾舉。
下次,要不要試試看呢?